![]() |
主要用途 | 美容 |
检测方法 | TLC |
原料与配料 | 松花粉 |
提取来源 | 松花粉 |
外观 | 粉末 |
包装规格 | 25*1 |
规格 | 纯粉 |
保质期 | 730天 |
包装 | 25*1 |
主要成分 | 松花粉 |
含量 | 98% |
松花粉(英文:POLLEN PINI)又名松花、松黄,泛指马尾松、油松、红松、华山松和樟子松等松属植物雄蕊所产生的干燥花粉。始载于东汉《神农本草经》,为鲜黄色或淡黄色细粉,味甘平无毒,是中国传统的食品,一些中国传统食物如松花糕、松花团子、松花酒等仍添加松花粉。有非常大的药用价值,针*,被自古以来整整37部药典收录,包括《中国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。
松花粉作为松属植物的遗传物质,除含蛋白质、脂肪、糖类等一般营养物质外,还含有多种维生素、微量元素、黄酮、酶、脂肪酸及辅酶等200余种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。
【拼音名】sōnghuāfěn
【来源】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。1~3月开花时,将雄球花摘下,晒干,搓下花粉,除去杂质。采摘时:应以嫩.红为主,花粉
【原形态】植物形态详松节条。
【生境分布】主产云南、浙江、江苏、辽宁、吉林、湖北等地。
【性状】淡黄色的细粉。气微,味淡。在显微镜下观察,花粉粒椭圆形,长45~55μm,直径29~40μm,表面光 滑,两侧各有一膨大的气囊,气囊壁有明显的网状纹理,网眼多角形。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。体质轻飘,易飞扬,手捻有滑润感,不沉于水。气微香,味有油腻感。以黄色、细腻、无杂质、流动性较强者为佳。
【化学成份】含油脂及色素等。
【炮制】筛去杂质,晒干或烘干。
【性味】甘,温。
①《本草衍义》:味淡。②《纲目》:甘,温,无毒。
【归经】《本草经解》:入足厥阴肝经、足太阴脾经。
【*】
*益气,收湿,止血。治头旋*,中虚*,*,诸疮湿烂,**。
1、《神农本草经》:松黄,气味甘平无毒,*心腹寒热邪气,利小便、消*,久服轻身益气力,延年。
2、《本草纲目》:润心肺,益气,除风,止血。亦可酿酒。
3、《本草汇言》:疗*,*毒,清*。
4、《本经逢原》:除*,治*湿烂。
5、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酿酒主养血息风。
6、《江苏植药志》:预防汗疹。外用作*止血剂。
7、《四川中药志》:收敛止血。治*,黄水疮湿烂不*。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1~2钱;浸酒或调服。外用:干掺或调敷。
【注意】《本草衍义补遗》:多食发上焦热病。
松花粉为松科植物马尾松、油松或其同属植物的花粉。1~3月开花时,将雄球花摘下,晒干,搓下花粉,除去杂质。别名:松花、松黄(《唐本草》)。主产云南、浙江、江苏、河北、辽宁、吉林、湖北等地。**益气,收湿,止血。治头旋*,中虚*,*,诸疮湿烂,**。用于内服:煎汤,1~2钱;浸酒或调服。外用:干掺或调敷。干燥松花粉为淡黄色的细粉末,用放大镜观察,呈均匀的小圆粒。体质轻飘,易飞扬,手捻有滑润感,不沉于水。气微香,味有油腻感。以黄色、细腻、无杂质、流动性较强者为佳。
常绿乔木,高达25m。一年生枝淡红褐色或淡灰色,无毛;二三年生枝上的苞片宿存;冬季红褐色,稍有树脂。树皮纵深裂或不规则鳞片状,少有浅裂成薄片剥落。针叶2针一束,粗硬,长10~15cm,树脂管约10个,边生;叶鞘宿存。雄球花丛生新枝基部,雌球花生于枝端。球果卵圆形,长4~10cm,成熟后蝉褐色,宿存;鳞盾肥厚,横脊,鳞脐凸起有刺尖。种子长卵圆形,长6~8mm,种翅长约10mm。花期4~5月,球果次年10月成熟。
《本草经解》:松花,味甘益脾,气温能行,脾为胃行其津液,输于心肺,所以润心肺也。益气者,气温益肝之阳气,味甘益脾之阴气也。风气通肝,气温散肝,所以除风。脾统血,味甘和脾,所以止血也。可酿酒者,清香芳烈,宜于酒也。
*益气,收湿,止血。治头旋*,中虚*,*,诸疮湿烂,**。
①《本草纲目》:润心肺,益气,除风,止血。亦可酿酒。
②《本草汇言》:疗*,*毒,清*。
③《本经逢原》:除*,治*湿烂。
④《随息居饮食谱》:酿酒主养血息风。
⑤《江苏植药志》:预防汗疹。外用作*止血剂。
⑥《四川中药志》:收敛止血。治*,黄水疮湿烂不*。